
11月9日升鸿网,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三地同心启幕,“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旋律激荡人心。在广州港颐康医院麓湖壹号住着一位与全运会有着深厚渊源的王文茜奶奶。作为20世纪60年代八一女篮的主力、第一届全运会的参与者,王奶奶光荣受邀出席十五运会开幕式。
王奶奶原名王文蒨,88岁,是一名中共党员。她的人生轨迹串联起中国体育事业的初创与腾飞。如今,在麓湖壹号的安养时光里,她将过往的峥嵘岁月沉淀为暮年的从容喜乐,在舒心康养中续写人生的温暖华章。

在王奶奶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尊精美的微型女篮运动员雕塑,她自豪地介绍其中持球进攻的运动员原型正是自己。
这组雕塑于1959年随北京工人体育场落成而亮相,原型由国家体委从各省市队及国家队中遴选。
彼时正备战出国赛事的王奶奶,因动作刚劲标准、形象气质契合,从众多运动员中脱颖而出。2023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后,雕塑经修复再度亮相,这份跨越数十载的荣光,成为她珍藏一生的宝贵记忆。

青葱岁月:赛场初绽耀荣光
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年少的王奶奶毅然选择在广州参军入伍。军校学习期间,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她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南军区运动会召开前夕,她凭借高挑的身材与出众的身体素质,被选中参加铅球、铁饼两个比赛项目。奶奶笑着回忆:“攥着铅球发力时升鸿网,浑身劲儿往一处聚,掷出的弧线又稳又远!”凭着过人的身体素质和领悟能力,王奶奶在运动会上一鸣惊人,一举摘得铅球冠军。

进入八一队后,王奶奶凭借敏捷的反应、精准的判断和强大的学习能力稳居主力位置,从二中锋打到前锋,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在此期间,王奶奶在每年一届的全国篮球联赛中,与北京队的李少芬女士(钟南山院士夫人)有过几次精彩交锋。她们的每一次交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段难忘的赛场佳话。
经过系统训练与全国联赛的历练,王奶奶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1959年9月,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新落成的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作为八一女篮主力之一,王文茜与队友默契配合、敢打敢拼、攻防兼备,助力队伍斩获亚军,个人也因表现卓越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风华之年:半生坚守体育魂
回顾当年的赛场征程,王奶奶坦言训练异常艰苦。夏日顶着午后烈日在室外训练,冬日迎着黎明前的寒风跑操……然而,王文茜从未向困难低头。她凭借刻苦训练与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普遍采用双手投篮的年代,练就了独树一帜的单手跳投技术。
荣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病与坚守。一次比赛中,王奶奶在篮下被撞伤,导致五节腰椎受损,颈椎也受到牵连,留下的伤病伴随一生。更艰难的是,在一次出国比赛途中,她突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却因语言不通找不到翻译,直至天亮才获救治。洗胃灌肠后,仍强撑病体,登机赶往下一个赛场。此后胃病反复发作,王奶奶体力大受影响,但重要比赛一场不落,靠着注射葡萄糖、吃巧克力等补充体能也要坚持上场拼搏。“组织对我的伤病很重视,在北京找专业的医生给我治疗,后来还送我到云南疗养。”提及那段岁月里队伍的悉心培养与温暖爱护,奶奶满是感激。

1968年退役后,王奶奶从此告别了挚爱的篮球赛场,但那份对体育的热爱,从未褪色。
退休后,她参与组建台球协会,担任副会长一职,一干就是十三年。为不负所托,王奶奶从零开始自发研究学习台球技术,还积极组织机关台球爱好者开展训练比赛,将十八个干休所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赛场拼搏到幕后耕耘,从篮球主力到台球协会的组织者,王奶奶在每一个角色中都闪耀着“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赛场上,她是不屈的斗士;岗位中,她是忠诚的老兵。她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永不褪色的初心。
暮岁暖阳:麓湖康养焕新生
2025年2月,一场髋关节置换手术,让这位曾驰骋赛场的运动员面临生活不能自理的困境。家人经多方考察后,选择了隶属于广州港集团的麓湖壹号颐养中心。

入住后,康复团队为王文茜奶奶全面评估,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定制个性化方案。术后初期,康复师通过低频电治疗、气压治疗防肌肉萎缩、促消肿,搭配踝泵运动等锻炼唤醒肌肉活性;中期加入磁疗与引导式康复;后期辅以中频治疗及强化运动。
即便历经伤病与岁月的考验,王奶奶依旧保持着赛场拼搏时的乐观坚韧,积极投入每一次康复训练。“刚来时连翻身都难,现在能自己绕花园走两圈,生活基本自理啦!”王奶奶笑着展示步态。很难想象这是她髋关节术后不到一年、入住仅3个月的蝶变。
南方+记者 柳时强
通讯员 广州港集团升鸿网
京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